生態修複的新思路--生態護坡方式的選用
一、消落帶常用護坡方式
根據庫區消落帶的特點,目前采用的主要護坡方式有4種。
1.混凝土框格梁
該技術主要利用混凝土框對邊坡進行防護,然後通過覆蓋草皮的方式從外觀上達到綠化效果。該技術需要大量使用混凝土、鋼筋等建築材料,且施工難度大、成本高,雖然從外觀上考慮一定的景觀效果,但並未從根源解決問題,與生態修複理念並不契合。
2.串珠式柔性護岸技術
該技術以消減波浪衝刷、固持消落帶土壤為目的,依靠鋼筋相互串聯和構件體自嵌銜接鉸鏈來覆蓋消落帶坡麵,在磚體種植穴中種植耐濕植物,形成串珠式柔性護岸。通過灌木和草本植被地上茂密莖葉的水文效應和地下根係纏繞對土壤的錨固力學效應來實現固土護坡,使之既穩定消落帶表層,又能恢複遭破壞的自然生態環境,印證了植物-工程相結合的消落帶生態護坡理念。
3.生態袋護坡技術
該技術主要是將生態袋堆疊在消落帶上,各袋體連接相扣,在袋中種植植被,從而解決土壤流失帶來的植被難以恢複的問題。生態袋由聚丙烯或聚酯纖維材料製成,性能良好,土壤基質可以就地取材,避免了能源高消耗、建築材料高汙染。但該技術受土壤營養成分持久力的製約,且對植物耐旱耐淹性能具有較高的要求。
4.複合錨墊生態護坡技術
該錨墊主要由土壤固化墊、植物海綿、植物保護墊以及錨索四部分組成。通過植物海綿這種新型的栽培基質代替土壤基質,保護墊增強植物抗衝刷能力與生長能力,固化墊提供坡麵防護、解決排水問題,錨索將之固定於坡麵,它們各司其職、共同作用,為植物的適應生長創造一定的可能性。
二、偏岩子坡麵現狀
根據偏岩子現有地形地貌,可分為3種護坡施工區域。
1.較平整的混凝土坡麵區
該區域進行了混凝土護坡施工,對坡麵進行了清理並在坡麵上澆築一層混凝土麵層,形成了混凝土坡麵,坡度約為35°,麵積約為2500m2,但由於時間久遠加之水流衝刷,部分混凝土麵出現空鼓破碎情況。混凝土坡麵雖對岸坡進行了保護,但無土壤存在,導致植被無法生存。
2.高低不平的塊石堆積區
該區域在施工期拋填塊石進行坡麵防護,塊石直徑為20~150cm,為中風化花崗岩,坡度約為30°,麵積約為2000m2。該區域塊石雜亂堆放,地麵崎嶇不平,且處於迎水麵,衝刷嚴重,塊石縫隙中無可供植物生長的土壤。
3.較平緩的原始地貌區
該區域基岩主要為強-中風化的花崗岩層,由於局部地勢較平緩,地麵上存在10~20cm厚的沉積泥土。
三、護坡方式的選擇與施工
根據偏岩子的交通情況、地形地貌、本項目資金情況,經綜合研判後選擇生態袋護坡方式進行護坡施工。針對現有的三種需要治理的坡麵情況,選擇性地采用不同的生態袋護坡方式。
1.較平整的混凝土坡麵區
該區域坡麵較平整,采用生態擋牆+鋪設生態袋+植物種植的方式進行坡麵生態治理。在混凝土坡麵上整齊碼放生態袋,袋中裝填適宜植物生長的種植土並拌和草籽,在坡麵上挖樹穴,回填客土種植喬木,坡腳采用生態袋碼放生態擋牆。生態袋護坡可以保持水土,為植物提供需要的生長環境。由於要受到水淹,在生態袋上鋪設一層鍍鋅鋼絲網,以穩定生態袋、防止衝刷破壞。
2.高低不平的塊石堆積區
該區域由於起伏相對較大,不能采用全麵鋪設生態袋的工藝。根據現場情況,隨坡就勢用生態袋圍築一個個獨立的樹穴,局部采用植筋的方式修建一段段擋土生態矮牆,在樹穴和矮牆內填土種植喬木、灌木及草本植物。